海啸预警

海啸预警原理

日本海啸预警

图1 仙台区域海啸预警服务中心

日本从1941年开始,日本气象厅(JMA)就建立了的海啸预警系统。目前,一共建立了6个区域海啸预警服务中心,分别为:札幌、仙台(见图1)、东京、大阪、福冈、冲绳。日本将全国分为66个海啸预报区(见图2),在地震发生后,国家气象厅在3分钟内要报出地震强度,大约5分钟要做出海啸预报(见图3)。日本建立的地震和海啸监测系统ETOS(Earthquake and Tsunami Observation System),能够通过地震台站和海潮观测站全天候的监测地震和海啸信号,目前,JMA控制着大约180个地震台站和大约80个海潮观测站,分布覆盖全国。一旦地震发生,立即自动得出P波到达时间和最大振幅,从而得出地震影响区域和地震震级以及其他地震参数,有了地震参数随即计算出海啸等级、影响区域、传播时间等相关参数,发布预警信息。1993年又一次遭受海啸灾害后,开始研制基于数值预报技术的新一代海啸预警系统。该海啸预警系统包括地震监测网、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快速数值预报以及基于卫星通讯的海啸预警快速分发系统三部分。1999年,将插值数值模式应用到海啸预报系统,开始发布定量的海啸预报,新的警报包括海啸到达时间预报和海啸波高预报。日本气象的目标是海啸地震发生后3分钟内作出海啸警报。

日本的海啸警报机制已经非常发达和成熟。1983年日本海临近北海道海域发生海啸,地震发生7分钟后震中震级被确定,最靠近震中的监测站就发现了海啸波,14分钟后电脑自动制作的海啸警报已经传遍了日本全国,并同时传达到了太平洋沿岸各国政府指定的海啸防御机构。那时候,只要拿起电话,电话局首先要你听海啸警报,然后才能拨出电话。电视、广播都中断节目,反复播放警报,得到通知的沿岸人口得以迅速撤离到高地。从而使这次海啸的灾害减轻到了最低限度,仅有104人死亡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经济损失。日本每年都要举行海啸演习,人们对海啸来临时撤离路线都很清楚。

日本政府正在研究在印度洋沿岸建立海啸预警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已有的人造卫星24小时不间断监控水压的变化,一旦感知异常情况,即通过设立在印度洋沿岸各国的警报中心,与区域内各国政府取得联系,随后政府通过防灾行政无线系统通知可能受灾地区居民紧急撤离。该预警系统最早在2006年就可以投入应用。

该系统的具体规划由日本总务省和气象厅整理。它首先需要在印度洋上设立多个能够感知海中水压变化和水位变化的浮标;从浮标中发送出来的数据通过人造卫星传送到警报中心,由警报中心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一旦判断出发生海啸的可能性很大,就立即向沿岸各国发出警报。

图2 日本海啸信息发布流程

中国海啸预警
目前状况
应急预案
国际海啸预警
概述
信息监测
海啸预警中心
通信系统与信息服务
各国海啸预警能力
美国
日本
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