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按照形成原因可分为地震海啸、气象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行星撞击海啸、核爆海啸等。
1、地震海啸。由于地震引发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就是地震海啸。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剧烈扰动,引发海啸。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 海啸和“隆起性”海啸。
“下降型”海啸:地壳构造运动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突然下降,海水涌向突然下陷的空间而形成涌浪,涌浪向四周传播到达海岸而形成海啸。在海啸到来之前,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露出了从未见天日的海底。如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后不久,海岸水位大幅度退落,露出了整个海湾底,随后海啸发生;1960年5月智利海啸和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均是如此。
“隆起型”海啸: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急剧上升,海水随着隆起区一起被抬升,在重力作用下,海水从隆起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涌浪。这种海啸在发生之前,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即属于此种类型。
2、气象海啸。由于气象风暴因素引发的海啸,称为气象海啸。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海啸,在本书中不作具体的描述。这种海啸是由大气压急剧变化引起的。通常在强大的天气系统(包括热带风暴、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等)经过海面时,大气压每降低1百帕,相应的海平面就要上升13毫米,在系统中心会出现洋面狂涨现象。随着天气系统的转移,上升的海面急剧回落,引起猛烈的海啸。
3、火山海啸。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称为火山海啸。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突然爆发,碎岩片、熔岩浆和火山灰向高空飞溅,滚滚的浓烟直冲数十千米的高空。不久,巨大的火山喷发物从天而降,坠落到巽他海峡,随之激起一个30多米高的巨浪,以音速涌向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巨浪犹如发疯的野兽,张着血盆大口,片刻之间就吞食了3万多人的生命。火山喷发物随高空气流漂移,造成印度洋和大西洋零星小海啸不断发生。
4、滑坡海啸。由海底地滑引起的海啸,称为滑坡海啸。海底地滑产生的原因有两种:①海底大量不稳定泥浆和沙土聚集在大陆架和深海交汇处的斜坡上,产生滑移;②海底蕴藏的气体喷发导致浅层沉积海底坍塌,出现水下崩移。
5、撞击海啸。由小行星或大陨石撞击地球海洋引起的海啸称为撞击海啸。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极小,但一旦出现这类海啸,破坏将极其巨大。有历史记录以来,还没有相关文献记录到此类海啸。
6、核爆海啸。由水下核爆炸引起的海啸,称为核爆海啸。1954年夏天,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核试验。当核弹爆炸时,在距爆炸地点500米的海域骤然激起一个60米高的巨浪,该波浪传播1500米后波高仍在15米以上,引起了海啸。
另外,海岸的崩坍也会引起海啸。历史上,阿拉斯加利图亚冰川上一块巨大冰块塌陷坠海,激起50米高的海浪,引发海啸。